首页 > 风水 > 阳宅风水> > 明孝陵和中山陵风水,中山陵风水之谜

明孝陵和中山陵风水,中山陵风水之谜

时间:2022-03-23 17:21:35 来源:网络 点击:1140 编辑:麦吉星座网

南京中山陵怎么样?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蓝色琉璃建筑群依山而上,气势恢弘。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临终遗言:“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1929年6月1日孙先生迁葬于此。陵墓坐北朝南,南北走向层层升高,参拜由陵园路进入太阳广场、石牌,经墓道、陵门,上阶梯至碑亭、祭堂、墓室。

陵园路长达3公里,两侧参天梧桐郁郁葱葱,既清雅挺拔又肃穆庄重,这条路也是南京绿化最好的一条林荫路。出了陵园路,由半月型太阳广场走过高12米的花岗岩牌坊。上书“博爱”二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一生,“博爱”二字正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牌坊之后的是庄严肃穆的松柏墓道 ,象征中山先生浩气长存。

墓道之后是拥有三道拱门的巍峨陵门,门楣上为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陵门后是一座高8米、宽4米的石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除了这24个鎏金大字,再无任何铭文,当时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

出了碑亭,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392级石阶,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共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上观只见台阶,不见平台;登高之后下视,不见台阶,只见平台。设计之精巧大气,无比震撼。祭堂是座巍峨壮丽的蓝色琉璃瓦宫殿式建筑,三个拱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金色大字,中间门楣上方为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

祭堂内部白黑色大理石铺地,12根黑色石柱,四隐八现,分别代表一年四季。祭堂正中是一尊白色大理石孙中山先生雕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长袍马褂的中山先生平静端坐,膝上放着展开的书卷,深邃的双目凝视前方。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于1930年从巴黎运到中山陵。两边的墙壁刻着孙先生的“建国大纲”全文。

易经风水属于迷信吗?

有些人动不动就扣上迷信或科学的大帽子。什么是迷信,什么是科学,有的人连科学迷信的概念也不理解不了解,就人云亦云,乱给人扣大帽子了,这是很不对的。迷是迷失,不了解,信是相信;迷失,不了解就盲目相信就是迷信。对于易经,对于风水有多少人是深入认识了解的?所以其中确有迷信,也更多迷信者,当然也有属于不迷信的,更有不迷信的科学者。

易经本身不属于迷信,而对其不了解,又盲目相信其作用,那就有迷信之味道了。有关风水的学说,是有哲学,心理,科学等理论在其中的,但要是不深入了解,就又盲目相信其作用,甚至夸大其作用,那也是有迷信的味道了。易经或风水,二者合之为一,就其本身而言,是不属迷信,也不全归属科学,那是门学说,是有关哲学,自然,心理,思想,文化,智慧等等方面的学说,与迷信是不太沾边的。

为什么陵墓会成为景点,供人们观赏呢?

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人们在闲暇之余都会去一些旅游景点品味大自然的魅力,欣赏古人鬼斧神工的创作,各大旅游景点之中陵墓也成为很多人选择之一。在旅游的同时,或许人们会好奇,为何陵墓会成为旅游景点供人们观赏呢?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有入土为安和侍死如侍生的观念,墓葬慢慢的不再是简单的风俗而是一种文化。

随着墓葬文化的兴起,陵墓也随之升级成为人类历史的一种产物。陵墓建筑又直接给我们展示了不同朝代的建筑水平和风格,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需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尤其是帝王陵寝,宏伟的建筑,丰富的陪葬文物和优美的环境,更是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可以这么理解陵墓对现在的人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价值以及科学和艺术价值,还有景观之美的价值。

古人受视死如视生的观念影响,一般墓葬之中都会伴随着大量的陪葬品,其中往往包括珍贵文献古籍,还有生产工具、武器、生活器皿、乐器、装饰品、食品、纺织品、药品、陶瓷器、漆器、金银器、绘画、雕刻、珠玉珍宝、植物种子等。这些陪葬品有的可以说已经绝迹,这些陪葬品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生产水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都是极为重要的佐证。

墓葬之中还会有一些出色的文学作品,各个时代的墓葬陪葬品不但可以丰富艺术领域,还能让现代人领略千年之前的艺术,领略古人的艺术生活。除此之外,陵墓的建筑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通过陵墓建筑、雕刻、绘画、出土文物等,可以了解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学艺术。各朝各代陵墓的出土文物,是这个国家几千年文明史的缩影,为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在加上能成为景点的陵墓都受风水学说的影响,其地理位置一般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特别帝王陵墓选址讲究山环水抱,山要求重峦叠嶂,秀丽挺拔,水流要清澈明净,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综合上述,一个陵墓成为景点能让人领略古代的文化,建筑,历史等价值,一些文物和陵墓建筑更能让人领略古代人的鬼斧神工。那么我们如何去观赏一个陵墓景点呢第一,我们去观赏陵墓景点之时,先从古墓景点本身的规模、建筑、气势欣赏,领略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堂皇。

第二,欣赏古墓景点的随葬品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每一个陵墓景点都伴随着大量珍贵的陪葬品,通国这些陪葬品可以了解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其独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第三,观赏陵墓所在地的景观,但凡陵墓景点其地理位置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环山报水的陵墓多不胜数,观看整个陵墓景点领略大自然造物的能力,体会古人在建筑上的鬼斧神工。

南京中山陵是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

中山陵不是帝王陵墓,但是却是按照帝王规制修建。如果按照陵墓规格来说的话,中山陵确实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型陵墓。1925年孙中山因胆囊癌在北京去世,去世前孙中山曾对宋庆龄和汪精卫说,希望自己的遗体可以效仿列宁的遗体做防腐处理保存下来,同时他还希望自己的遗体可以葬在南京。其实早在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紫金山打猎的时候,就曾今对胡汉民表达过自己逝世以后希望葬在紫金山的想法。

孙中山去世以后,举国悲痛,他的后事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国民党自然不敢怠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很快便成立了丧事筹备委员会,委员会成员阵容空前强大,名单如下: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委员会成立以后的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如何按照孙中山生前的遗愿将他遗体妥善处理和安放。

当时国内尸体处理和保存技术比较落后,国民党便求助于有经验的苏联,希望苏联能提供保存遗体用的玻璃钢棺材,苏联人也不吝啬,当即答应了下来。可是后来的事情并不顺利,由于各种原因,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并没有及时运到中国,孙中山的遗体只能暂时安放在一个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直到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入殓了半个多月,苏联的玻璃钢棺材才运达北京,但此时孙中山的遗体已经开始腐烂,不具备供人瞻仰的条件了,丧事筹备委员会便决定改用传统的土葬。

从1925年到1929年,丧事筹备委员会前后共举行了69次会议,主要讨论丧事费用、陵墓选址、陵墓设计和工程建设、迎接孙中山灵柩回南京等重大问题。中山陵具体地址由宋庆龄亲自选定,陵墓采用方案征集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并由其担任总建筑师。中山陵从1925年开始修建,到1931年才全部完工,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由于劳累过度,吕彦直在1929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丧事筹备委员会念其功劳,便在中山陵为其立碑以示纪念,至今仍能看到那块石碑。

△吕彦直1929年6月1日,是孙中山灵柩来到南京的日子。这一天凌晨三时许,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修建的中山大道两侧人潮涌动,一时间南京城万人空巷。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国民党高层也是倾巢而出,宋庆龄、孙科夫妇及子女、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宋霭龄、梅屋庄吉等以及国民党中央委员、国府委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各国专使代表均在迎接之列。

据说,为了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遗容,凌晨便出门来到中山大道等待的人居然有五十余万,真可谓壮观。当天下午,孙中山遗体被葬于南京钟山。△迎接孙中山灵柩现场1931年,中山陵三期工程全部完工,总面积达到了八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如下图。△中山陵建筑分布孙中山先生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大革命家,贵为国父,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不为过,但是当时国家贫穷,还要花费巨资修建陵墓,我以为并不十分妥当,完全可以等到国富民强的时候再行修建陵墓也不迟,不如把这些钱用在国计民生上岂不是更好。